2020年PCB行业大盘点:谁在领跑全球市场?(pcb行业2021)
全球市场份额排名
2020年全球PCB行业呈现强者恒强的竞争格局。根据第三方调研机构Prismark数据,台湾企业臻鼎科技以6.3%的市场占有率蝉联榜首,其营收规模突破45亿美元。日本旗胜(Nippon Mektron)以5.8%的份额位居次席,专注于柔性电路板领域的技术积累为其赢得苹果等大客户订单。美国迅达科技(TTM Technologies)凭借军用与航天领域的优势守住第三位置,年营收达23.6亿美元。
前十榜单中,中国两岸企业占据六席。欣兴电子、华通电脑分别以4.1%和3.9%的市占率位列第四、第五,大陆企业深南电路、景旺电子首次跻身全球前十。韩国企业因存储芯片市场波动导致排名下跌,三星电机退至第七位。值得注意的是,前十大供应商合计市占率较2019年提升2.3个百分点,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。
技术实力对比
在HDI(高密度互连)板领域,华通电脑以28μm线宽技术保持领先,其手机主板良品率突破94%。AT&S奥地利技术系统公司则在IC载板领域独占鳌头,其FC-BGA封装基板占据全球37%的市场份额。针对5G基站所需高频高速板,罗杰斯(Rogers)与生益科技形成技术代差竞争,前者RT/duroid系列产品介电损耗控制在0.0015以下。
柔性电路板(FPC)技术呈现差异化发展。日本藤仓(Fujikura)开发出厚度仅12μm的PI基材FPC,适用于折叠屏手机转轴部位。大陆厂商鹏鼎控股通过改良蚀刻工艺,将FPC最小线距缩减至30μm,产品成功打入特斯拉车载电子供应链。
客户结构分析
头部PCB企业的客户集中度呈现两极分化。苹果供应链企业前五大客户营收占比普遍超过60%,其中鹏鼎控股对苹果依存度达72.3%。通信设备领域,深南电路、沪电股份在华为、中兴的采购体系中占据核心地位,合计获得5G基站用PCB板40%的订单份额。
汽车电子领域呈现新格局,敬鹏工业为博世、大陆集团供应占比达58%,电动车用电池管理系统PCB板营收同比增长127%。消费电子类客户呈现分散化趋势,小米、OPPO等品牌开始采用"二级供应商+代工厂"的多元化采购策略。
研发投入强度
2020年PCB行业研发投入占比创下新高。欣兴电子全年研发费用达2.4亿美元,重点投向半导体测试板领域,其晶圆级封装基板通过英特尔认证。大陆企业中,生益科技研发支出占比达4.7%,在高速覆铜板材料领域申请专利62项。
设备自主化研发取得突破,大族激光成功开发激光钻孔机,加工精度达到±5μm,替代部分德国LPKF设备。检测环节的创新更为显著,奥宝科技推出支持30万点/秒的AOI设备,误报率降低至0.3%以下。全行业专利申请量同比增长23%,其中封装基板相关专利占比41%。
环保治理水平
PCB企业的环保投入成为重要竞争力指标。鹏鼎控股投资1.2亿美元建设全封闭式废水处理系统,实现重金属零排放。建滔化工自主研发的"微蚀液循环再生装置"使铜回收率提升至99.8%,每年减少危废产生量1200吨。
绿色制造认证加速普及,全球前30强PCB企业全部通过ISO 14001认证。日本名幸电子开发出植物基可降解覆铜板,生物质含量达32%。在能源消耗方面,景旺电子深圳工厂通过余热回收系统,单位产值能耗下降19%。
区域竞争态势
中国台湾PCB产业2020年产值达241亿美元,占全球35.7%。其中桃园-新竹产业带汇聚73家规模以上企业,形成从基材到成品的完整链条。大陆珠三角地区产能持续扩张,珠海方正、崇达技术在江门的新厂合计增加月产能45万平方米。
东南亚成为新战场,泰国PCB出口额同比增长31%,主要承接日资企业转移的汽车电子订单。欧洲市场呈现技术壁垒,德国施瓦茨集团垄断铁路信号系统用PCB板的85%市场份额。北美地区受军工需求拉动,高频微波板产能利用率维持在92%以上。
疫情影响与应对
新冠疫情对PCB行业产生结构性影响。一季度全球产能利用率骤降至58%,马来西亚、菲律宾的封城措施导致20%的订单延迟交付。远程办公需求刺激笔记本电脑用PCB板出货量激增63%,深南电路此类产品线满负荷运转达9个月。
供应链重构加速,头部企业将关键原材料库存周期从15天延长至45天。自动化生产投入加大,崇达技术新建的智能工厂用工人数减少60%,人均产出提升3.2倍。原材料价格波动显著,环氧树脂全年涨幅达74%,迫使企业推行"成本+溢价"定价模式。
汽车电子需求复苏成为行业亮点,四季度车载PCB订单环比增长89%。5G基站建设带来的订单周期延长,华为储备的6个月库存拉动高频高速板均价上涨12%。尽管面临诸多挑战,全球PCB行业2020年总产值仍实现2.3%的正增长,展现出较强的抗风险能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