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CB板术语解析:从基础到设计的关键词解读(pcb板是干嘛的)
基础术语解读
PCB(Printed Circuit Board)指印刷电路板,是电子产品中承载电子元器件的核心载体。单面板指仅在基材单面布置导体的PCB,双面板则在正反两面都有导电层并通过金属化孔连接。常见的多层板由四层或更多导电层构成,层间通过绝缘材料隔离。焊盘是PCB上与元器件引脚连接的金属接触点,可分为通孔焊盘和表面贴装焊盘两种形态。
阻焊层(Solder Mask)是覆盖在铜箔上的绝缘涂层,通常呈现绿色或其他颜色,用于防止焊锡粘连到非焊接区域。丝印层(Silkscreen)则是用于标注元件位置、极性标识的白色油墨印刷层。金属化孔(Plated Through Hole)指孔壁镀有导电层的钻孔,可连通不同层间的电路。
材料相关术语
基材常用FR-4环氧玻璃布层压板,具有阻燃特性且成本适中。高频电路会选用聚四氟乙烯基材,其特征是介电常数低且信号损耗小。铜箔重量以盎司为单位表示,1盎司铜箔厚度约35μm。预浸料(Prepreg)是半固化状态的树脂材料,用于多层板层间粘合。
表面处理工艺中,沉金(ENIG)通过化学镀镍浸金形成保护层,适合细间距元件焊接。喷锡(HASL)是将熔融锡铅合金涂覆在焊盘表面,具有低成本优势。抗氧化处理(OSP)采用有机护铜剂,适用于短期存储的板件。
设计规范术语
泪滴(Teardrop)指焊盘与导线连接处的渐变加粗设计,可增强机械强度。鼠线(Ratline)是设计软件中显示的逻辑连接关系,布线完成后会转为实际导线。覆铜(Copper Pour)指大面积填充铜皮的操作,常用于接地或散热。
差分对(Differential Pair)要求两条信号线保持等长和间距,用于高速信号传输。3W原则规定相邻导线间距至少为线宽的三倍,以降低串扰。阻抗匹配通过调整线宽、介质厚度等参数,使传输线特性阻抗与终端设备相匹配。
制造工艺术语
光绘(Photoplotting)是将设计文件转化为感光底片的过程,用于图形转移。蚀刻(Etching)使用化学药液去除多余铜箔,形成既定电路图形。层压(Lamination)通过高温高压将多层材料压合成型。
盲孔(Blind Via)仅连接外层与内层而不贯穿整个板体,埋孔(Buried Via)则完全隐藏在内层。背钻(Back Drilling)用于切除高速信号过孔的冗余柱体,减少信号反射。金手指(Gold Finger)是板边镀金插接部位,需进行斜边倒角处理。
检测验证术语
飞针测试(Flying Probe)使用可移动探针检测电路通断,适合小批量验证。AOI(自动光学检测)通过图像比对发现外观缺陷,焊点检测精度可达0.02mm。ICT(在线测试)采用定制针床夹具,可快速完成电气参数测试。
阻抗测试使用时域反射计(TDR)测量实际走线阻抗值。切片分析(Cross Section)通过显微观察评估镀层质量和孔壁完整性。热应力测试模拟回流焊过程,验证板材抗分层能力。
组装相关术语
SMT(表面贴装技术)将元件直接焊接在焊盘表面,适合高密度组装。波峰焊(Wave Soldering)使液态焊料涌动接触插件元件引脚完成焊接。BOM(物料清单)需明确元件位号、规格型号及安装位置。
钢网(Stencil)是激光切割的不锈钢薄板,用于锡膏印刷定位。回流曲线(Profile)包含预热、浸润、回流、冷却四个温区设置。立碑(Tombstoning)指元件因两端焊锡张力失衡产生的竖立缺陷。
特殊工艺术语
刚挠结合板(Rigid-Flex)同时包含刚性区和柔性电路部分,可三维弯折安装。嵌入式元件(Embedded Component)将电阻电容埋入板内层,节省表面空间。任意层互连(Any Layer HDI)实现各层间的直接导通,满足超薄设计需求。
激光直接成像(LDI)替代传统底片曝光,提升精细线路制作精度。垂直导电结构(VeCS)通过特殊工艺形成层间垂直互连,减少信号传输路径。散热过孔阵列(Thermal Via Array)增强高热器件的导热性能。
行业常用简称
ICT指在线测试仪,ATE是自动测试设备的统称。DFM(可制造性设计)要求在设计中考虑工艺实现难度。ECO代表工程变更单,用于记录设计修改内容。BGA(球栅阵列)和QFN(四方扁平无引脚)是两种常见封装形式。
EMC涉及电磁兼容性设计,SI侧重信号完整性分析。Gerber文件包含各层图形数据,是PCB生产的标准交付格式。拼板(Panelization)将多个单板组合加工,提升生产效率。
通过系统掌握这些专业术语,能更准确地理解技术文档要求,有效参与PCB设计评审与生产问题分析。不同应用场景对术语的具体参数要求存在差异,需要结合产品类型和工艺条件进行具体分析。规范的术语使用可以减少沟通歧义,提高跨部门协作效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