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考分数已定,未来还有多种可能(未来高考有哪些变革和变化)
各地高考陆续揭榜,有人欢喜有人忧愁,社交媒体上传播着各种查分现场视频,考生分享此时的心情,给无数过来人带来沉浸式体验,仿佛回到自己当年高考时的场景。
有媒体专门剪辑了一个视频,查分方式各不相同,有打电话问的,有家人一起在电脑前揭晓分数的。“超常发挥”,“比预期的分数还要高”,可以看到很多类似的好消息,别说是考生本人,即便是普通的过来人,看到这样的场景,也多少有些感慨,那种喜悦让人感同身受。
考生的心情各不相同,这样的不同,不是简单分数高低决定的,还得考虑每个人的实际情况。有的人平时成绩本来就好,志在清华北大,稍有闪失只能上其他985高校,想必也很不甘心。而有的人预期就是考个本科,如果比分数线高出几十分,那也是意外的收获,自然也就让人开心。考试有一定的偶然性,有时甚至也需要那么一点运气,才能把自己的潜能发挥到最大,大家所表现出的情绪,有时就是这种偶然性的一种表现。
不过,任何考试要想获得好成绩,都不能寄希望于偶然性。高考也一样,注定只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,你付出多少,很大程度上就能收获多少。那些超常发挥的只是个案,而那些发挥失常的也比较少见。对于多数考生来说,最终的高考分数差不多都落在自己日常的水平线上,所以说,是否发挥正常,可能是决定他们近来心情的关键。
社交媒体上流传的一个视频让人动容,一位复读女生高考成绩比前一年涨了61分,她坐在地上号啕大哭,无数网友为她送上祝福。她感慨“没有辜负自己的努力”,是啊,备考的辛苦只有过来人才能体会。她或许只是正常发挥,仅仅考出符合她日常水平的分数,她的分数未必够得上大众印象中的名校,但这也足够,毕竟这就是属于她个人的幸福。
多数人所经历的高考剧本不就是如此吗?平时努力了投入了,最终换来一个与自己能力和付出所匹配的分数,得到一个自己预想的结果。在高考这件人生大事上,所谓“付出才有回报”,不是什么心灵鸡汤,而是无数过来人都认可的经验,你不能打无准备之仗,要想赢在终点线,就必须一步一个脚印。
这几天,社交媒体上还会流传各种高考好消息,除此之外,想必有不少考生分数不尽如人意,他们并没有进入人们的视野。这种偏好很正常,人们容易把焦点聚集在那些发挥优异的考生身上。不仅如此,这种偏好接下来还会逐渐蔓延,考得好的学校,考得好的村子,都会陆续成为社交媒体的热门话题。设置这样的议题,有猎奇的需要,还有其他的考虑——高考成绩是观察一个地方的重要窗口,当地的学风以及对教育的重视和投入情况,都可从中看出一二,这些信息无疑值得回味。
但于个人来说,高考不过是人生的一个站点,但并非最终的决赛。答案尘埃落定,无论是考得好的,还是考得不好的,此时都应该卸下包袱。接下来可以放松自己,同时,从长远的角度看,也可以为接下来的人生做规划了。
选择大学和专业是很多考生的当务之急。如今互联网发达,考生可以了解到各方面的信息,专业特色,就业前景等,稍加了解都可以得到这方面的信息。每年的这个时候,都会有人针对是优先选择城市还是选择高校做一番讨论,市场上的专业机构,还有读过大学的长辈,都可以提供意见。那么,你选择听取何种意见,还是遵从本心,按照自己的意愿来选择专业,这些都是接下来必须面对的问题。
上了好大学未必就人生无忧,读个普通高校也并非人生就此封印。考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,尤其要提醒那些高考中的失意者,即便高考没考好,接下来如果选对了路,走好了路,那也可以实现弯道超车。你所要做的,就是延续自己的理想,在你力所能及的范围内,做一个优秀的人。若能如此,那么,在这个人才评价逐渐多元化的社会,你就会获得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。